李宝峰 太平堡集市 68×68cm 2010年
梁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研讨会主持人)
李宝峰先生人物画展,我个人看起来这样的人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并不是太多见,他的80多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里面展出,我看的时候首先是眼睛一亮。现在我们的画坛非常繁荣、非常热闹,但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好画家很难,要做一个人物画家更难,做一个好的人物画家难度是非常大的。李宝峰先生46年在甘肃,在我们国家的西部四十多年一直这样追求,我觉得他有几个特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一,他有坚实的造型基础,冯远先生也提到,李老师的老师也特别强调这一点,他是经过非常严谨的学院教育获得的造型基础。
第二,执著的艺术精神,没有几十年的艺术精神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
第三,勤勉的劳动态度。
李宝峰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真诚是通过艺术表达出来的,刚才我为什么强调眼睛一亮,因为我觉得李宝峰先生超过了他的年龄,他这种追求,他的艺术语言的探索,我觉得是非常少见的。他对于这种艺术语言的独特理解,尤其在人物画领域当中,我觉得他四十多年这样的艺术经历,他的艺术历程对于我们当代中国画坛,尤其是人物画坛有着重要的启示,这正是今天我们的研讨会要进一步研讨的。
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博士后指导导师)
李宝峰属于解放后的第二代人物画家,他在鲁美附中和本科学习9年,包括静态人物与动态人物的两种能力,后一种能力是许多画家所缺乏的。李宝峰多年做出版编辑工作,画了很多的插图和连环画,李宝峰长期坚持到生活中寻取画材,有丰富的形象积累。他笔下的藏族人物比大量同类题材的作品更生动、自然和赋予个性。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李宝峰强化笔线与墨块在造型中的作用,突出了线性的作用,提高了笔线本身的质量和表现力。但他并没有轻易地抛弃适当的光影方法,中国人物画传统薄弱,其固有的画法难以适应画现代画的需求。20世纪的写实传统都不免偏颇,前者会失去中国画的语言特色,后者会失去对人物深度的刻画。这两年李宝峰用了中国画画法,这是他的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他探索融合笔墨方法与素描光影方法一贯路线的继续。在我看来他这一探索已经超越了他的老师王盛烈先生,当代人物画在形式表现上的倾向,一是追求平面的构成,二是追求变形性的表现。真正坚持写实并保持高水准的已经不多了,其实对于表现当代人物世界,写实人物画有很大的潜力与优势,只是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掘。从这个意义上李宝峰的坚持与追求是值得借鉴的。
我在三年前写的一篇短文中说,兰州有久远的文化传统,李宝峰的经历与创作都处在高状态,我认为他要突破的难点不在画法,而在创作观念方法,能否突破地域风情画的局面,大变革时代的西部在生存方式、生活态度和精神各方面的真实,他们的苦与乐、悲与喜画家真正很少触及,要切入西部人生活的独特视觉,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新的历史感。当然这不仅仅是李宝峰一个人面对的课题,但他呼吸着那里的空气,熟悉那里的一切,就站在突破的边缘。我们对他寄予希望,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我现在还坚持这一看法,谢谢大家!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助理)
在人物画的发展中,这种表现现实生活的非重大主题的作品,是很难在人物画创作领域中能够被人们所瞩目,因为他不是以一件作品来让社会感知,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作品来让社会认识。就人物画而言,我想李宝峰先生几十年来的努力,今天呈现给我们的,使我们有机会反思在如何表现西部题材,如何使西部的人物画的表现能够和西部的宏伟、粗犷,这样一种风格相吻合,这是一个时代的课题。当代像李宝峰先生这样的画家,我认为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他坚守在西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一以贯之地反映西部的生活,坚守在自己所熟悉的土地上去表现自己所熟悉的人物和生活,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杨力舟(中国美术馆原馆长)
李宝峰的内心,是潜心做学术的。我们从他的展览里面看到大好的形势,真正做学问的人大有人在,李宝峰先生是一个典型,他潜心艺术的精神可佳,成果丰富。
李宝峰的画对西部充满了真情实感,这点我体会比较深,因为他画的那些人物我感觉非常深切,真正画出了西部人的欢快和幽默,而没有附加更多的有意拔高的内容,而是生活真实的面貌。所以对西部人物性格的刻画做到了真善美,所以我觉得这是他最大的特点。
李宝峰先生一直在琢磨造型和笔墨的结合,画人物画很难,就是又要造型,还要性格,还要把笔墨体现出来。所以李宝峰的画达到了完美的结合,过去中国画容易画重复,黄胄先生过去讲过,画过三个人就容易画重复,李宝峰先生形成了自己的笔墨特点和人物造型特点,一个综合性鲜明的个人风格。所以我觉得李宝峰的人物画是当代人物画方面一枝鲜艳的花朵。
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西部少数民族有欢乐、明快和丰富多彩的一面,我们很高兴从李宝峰的作品里面看到了多种侧面、多种视觉、多种情境下的西部形象,我认为这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规模和视野,表现了西部底层民众的形象,我觉得这点是值得祝贺,也是值得我们大家研究的。由于李宝峰先生在早年画了大量的连环画和插图,所以连环画和插图的构图和他的人物处理,包括笔墨处理的习惯,现在还可以依稀可见。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李宝峰先生的绘画,在生活上、题材上坚守西部,在造型上、笔墨上坚守写实,这两点都非常可贵。刚才杨力舟先生谈到笔墨与造型的关系,这是当前人物画创作的一大难题,就是如何处理写实造型和中国画笔墨的关系,我想李宝峰先生的作品可以说也做出了很有成效的探索。再有就是笔墨随着人物造型的不同而变化,我觉得这是李宝峰绘画的特长,他画新疆人物、藏族人物、印度人物、甘肃人物,实际上他采用了不同的笔墨造型的手法,不是单一的。
徐虹(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我认识李宝峰先生的作品是在2006年11月做的“农民、农民”的展览上,我当时选了一张他的《岁月》作为中国美术馆的藏品,所以我接到李宝峰先生展览的时候,我脑子里是这样的印象。那件作品之所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因为从精神上,我感到他对西部人的生命历程、西部人的经历,以及西部的历史和他在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的位置,我觉得他有一种大的宏观的把握,对这个作品我印象非常深刻。今天又看到李宝峰大量的另外一面的作品,就像刚才所说的带有明朗、欢快,还有硬朗的西部人的造型,他大概是在目前中国人物画当中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位画家。
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李老师在画面中赋予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李老师的作品中,这一特点很鲜明,也很珍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对生活深入地观察和深刻地表达,我感觉体现出了一种很强的精神性,西部人的快乐、宽厚、纯朴和坚韧,在李老师的画中我们都能深刻地感受到。再一个特点是李老师画作中体现出语言的自觉,我感觉这也是他绘画中很突出的特点。在李老师的画中,我感觉他已经意识到笔墨不仅仅是一个造型工具,而且它应该承载精神取向,我们看到,在李老师的画里面,不同的题材都会做一些调整。他画藏族题材笔墨要厚重得多,但是,他在画一些比较欢快的新疆题材时,线条用得多,湿墨用得多,因为不同的笔墨形态,它能透出不同的审美感觉来。在欢乐、愉快的画面中不宜过多地用焦墨,应加大笔墨水分,这种感觉会欢快,画面也更轻松或者更优雅,在李老师的画作中,他对待不同的题材,要表达不同的境界,他会自觉地调整笔墨的语言方式。显然在李老师的绘画上,在笔墨语言的驾驭和把握上非常娴熟,而且非常自觉,能够根据不同的表现题材运用不同的笔墨方式。
李老师的画取得今天成就的文化贡献或者是学术贡献,谈到李老师学术贡献应该历史地看,徐蒋体系已经经历了几代人,郎绍君先生把李老师列入徐蒋体系的第二代人物,要谈到李老师学术上的贡献或者是美术史上的贡献,其中不能单纯就李老师本人来看,一定要历史地看。因为徐蒋体系虽然争议很多,但是我认为他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美术发展过程中,因为时代需要具有英雄主义的情节,需要有一种表现波澜壮阔的精神境界的东西。因为这个社会需要这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我们可以想象在徐蒋体系建立之前,明清的画没有壮阔的体系。所以在这个世纪初期需要英雄主义或者是崇高精神的东西,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徐蒋体系从上个世纪初到今天是成就最大的,我们看到今天中国的人物画,不仅仅能够表现闲情逸性的东西,他表现的精神形态和审美都极大地扩大了,我想这是作为徐蒋体系最重要的代表性人物,李老师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彭利铭(北京市书协副主席)
在十几年以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呐喊出西北人的伟大》,写的就是李宝峰先生,在我过去工作当中也得到了李宝峰先生的大力支持,这个展览叫做“守望西部”,我觉得更确切地说应该叫做“守护西部”或叫“守卫西部”,因为西部的美术刚才江舟的提议非常好,我们应该站在全国美术高度上看待李宝峰先生在西部所创造的打动我们人心的作品,应该说这些代表着西北的纯朴,代表着西部的豪迈。李老先生这些年笔耕不辍,人是实实在在的人,画也是实实在在的画,看完以后大家都非常地感动,所以首先对展览表示祝贺。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编审)
我看了作品以后,我脑子马上闪出九个字来,前三个字是“小人物”,第二个是“大生活”,最后是“真文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感到他所画的小人物是很真实、丰富、生动的,这里面我就谈真实。为什么说它真实呢?因为他所表现的小人物,不是被代表出来的,也不是被典型出来的,更不是被英雄出来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西北的人物。举个例子,比如说我特感兴趣他画那几个表现民间艺人的,叫什么“吼秦腔”、“吼老腔”这几部作品,我感到特别亲切。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今天看了李宝峰的展览,我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歌叫《一无所有》,一个电视剧叫《好男好女》,一个画展就是李宝峰的《守望西部》。刚才跟冯远我们一起看那个画,说李宝峰到了这个年龄还能画出这么灵动,带着动态的那幅画感到还是大有希望的。
李永林(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
李宝峰画展非常成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我之前把展厅的作品看了一遍,整体上给我视觉上的印象很震撼。我想从比较具体的一点上来说完全是个人感受的东西,我注意到李先生的画册里面,除了水墨人物画的作品之外。在左边这一页还配了一些插图和一些速写,因为速写感觉是硬笔或者是钢笔一类的东西画的,里面的插图基本上是线描的格式,他跟最后形成的水墨画之间,这三个品类的东西里面有一个差异。就是在速写中间,我能感觉到李先生用笔有一个方向性的关系或者是规律,他总是回转。比如说左边是这样回,右边是这样回,最后人物整体造型上面有互型的圆包,就是包围的造型格式,这在李宝峰先生的艺术中间,成为他自己的特征。其实在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中间,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归类出来,这一类的现象,我感觉他和中国传统人物画中间从顾恺之以来恢复的线条的结构关系,他里面有一种内在的沟通。但是当描法或者是用笔的深浅速度,当代有当代的特点,古人有古人的特点。但是在结构上我觉得和传统之间有关系,这个关系其实处理起来用现代的水墨人物画的画法处理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在李先生的画里面可以感觉到这样的关系,我就局部地谈这些感受
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今天看到李宝峰先生的作品,实际上代表了我们新世纪以来中国水墨人物画在发展中的回归。就李宝峰先生水墨人物画创作来说,我觉得继承了王盛烈先生人物画表现的特色,比如说他很善于表现一组人,画面非常恢弘,它的结构性非常严谨,造型体量非常坚实,这个都是由王盛烈先生所开创的关中画派的共同性。但是李宝峰先生进入甘肃西北以后进行了处理,也形成了自己的面目,刚才谈到了他用笔的特点形成了李宝峰先生独特的语言。但是我个人觉得还可以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我们看了这么多关于人物画展览的个人展览,能够数得出来好的人物画的创作可能只有几张,两张、三张,到第四张就比较艰难。在你的展览里面看到了比较多的群体人物的展现,有的人物结构的画面是非常完整的。但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每个人物形象深入的刻画,我觉得还可以有很多空间。
第二,关于笔墨的运用,因为今天早上我还在看方增先先生的画册,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粒粒皆辛苦”一直到新世纪以来,究竟怎么样在造型和笔墨关系的处理上确确实实带来一个新的问题,我觉得就是你的笔墨不能进行个性化。用一般性的笔墨产生素描是没有问题的,今天我们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是笔墨不能具有个性化的话,我觉得水墨人物画的探索只停留在一个表层上不能进行深入,我觉得尤其像你这样一个年龄的老艺术家,在笔墨的个性问题上,我个人觉得还需要进行深化和提炼。实际上李永林谈到这种用笔的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也形成了你个人的习惯。我觉得关于笔墨的问题,传统的资源太丰富了,从王盛烈先生或者是徐蒋体系里面主要借鉴的是山石画法强调它的结构特征,实际上还有另外的“浙派人物画”,从花鸟画里面吸收了方法,特别是用线的方法和点的方法来显示骨头和肉的关系。实际上画中国画的人物画,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素描关系,而是素描中的结构关系,在掌握结构关系之后怎么样把传统的笔墨用进去。刚才张江舟谈到了笔墨精神,这是对笔法的理解。现在中国人物画,包括山水画在内,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笔法的理解,而不是对写意性,写意性的问题可以解决,但是对笔法的质量问题,我觉得没有这样的深入,我们在水墨人物画概念的理解只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
所以我觉得今天李宝峰的展览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画西北山水画和西北人物画在中国美术发展中的地位问题,对我们有什么积极的影响。再一个是关于水墨人物画如何进一步的深入和发展,我觉得李宝峰先生的展览给我们提出很好的学术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
朱虹子(中国艺术报社副社长)
因为上午在文化部开会来晚了,为什么要来呢?第一个是对李老师表达敬意,我在少年时代临过李老师的画,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今天是第一次见。刚才我在楼下看了李老师的作品,我觉得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李老师一直在试图创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实际上用了很多山水,就是中国画很多技法画人物。应该说李老师有了自己的面貌,这是我要讲的。
徐佩君(中国美术馆馆刊编辑部主任)
从上个世纪以来,中国画一直处在中西交流过程当中,中国的花鸟、人物、山水都有不同的影响,如果说保留比较纯的就是花鸟。因为在国外也有人物画和油画,山水国外有风景,唯有花鸟找不到相应的对应,它保存得相对纯净一点。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人物画,因此谈人物画还跳不开大的框架。我想李先生的人物画,人物造型结构是合理的,他表现的视觉没有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体验生活和观察生活,他也没有用唯美的方式表现一种知识分子特别喜欢的诗意,他也没有迎合教化的意识形态,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观察生活,因此是非常感人的。
谢志高(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
我们是同行,走的基本是同一条路,都是从美术院校,经过所谓训练,后来又长期在生活里面泡出来的。我很赞赏他,也很同情他。赞赏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很多长处值得我学习。同情是因为他画了这么多的人物画,长期地守住西部,我觉得应该很累。
王同仁(中央美院教授国画系教授)
我和李宝峰先生认识三十多年了,我们是老朋友了。每一次见面以后,我觉得李宝峰这个人特别谦和,年轻的时候是这样到现在也是如此,所以他的画也是非常亲切,让人感到跟他人一样。我们都是画人物的,他把人物画得这么厚重,把我老家的人物画得这么深入我确实很佩服他。
主持人:
我们今天的研讨会大概有多位专家发言,今天这个研讨会开得非常好,大家以不同的角度谈到了问题。围绕李宝峰先生的画展,就当前中国画坛和中国人物画都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一个观点,人物画是最赋予时间品格的品论。刚才研讨会开始,我就讲到做一个好画家很难,做一个好的人物画家更是难上加难。人物画家是难度很大的,但是现在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还要超越他,李宝峰在现实语境当中还要往前推进,所以他的成绩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大家在发言中一再说到他为人谦和,甚至是低调。但是他对于艺术执着追求,坚守着西部这块热土,他的人物画大家分析了,表达出西部人的精神特征,很生动丰富地体现了西部人的精神形象。在造型语言上也肯定了他的特征,对他的突破和特点也进行了非常准确的分析。大家谈到了他人物画的厚重,谈到他的体量,谈到他用焦墨的特征,谈到他的人物画厚重有雕塑感,我觉得这个分析得都非常准确。大家对于他的艺术,他在中国美术馆展示出的这批作品,比较明显地突出个人特征,也进行了有说服力的分析,所以整个研讨会开得非常好,有学术深度,研讨会跟展览一样都是非常成功的。
在研讨会开始的时候我说到,我看到李老的作品我感到眼睛一亮,本来在展览之前我也看了他的作品资料。但是看到原作,看到他的展览感觉还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对于李宝峰先生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获得的成功表示祝贺!
李宝峰:
我不会陶醉在这里边,我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的画所存在的问题,我自己最清楚。我思考了很长时间,我要提升一步,在我有生之年提升到什么样我很模糊。但是我想再自由一些,再轻松一些,这是一个原则。第二个原则在笔墨上让它再提升一下精炼一下,究竟画成怎么样我真的不知道,如果我还能努力的话,我想在将来某一个时期再给大家做汇报,谢谢大家!
主持人:
在刚才的发言中我们知道李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李老师也回应了大家。
最新添加
特别推荐
分店地址
---北京天雅古玩城分店---
手 机:18910555588电 话:010-51369109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6号天
雅古玩城七楼739室 博古斋
---北京博古斋美术馆---
手 机:13321115677电 话:010-57400336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77-2号
订购热线:13391663333 联系人:刘权 在线QQ:173536549
本网站所有藏品版权归博古斋文化所有 黑ICP备11002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