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艺术简介』 『个人相册』 『书法作品』 『国画作品』 『相关评论』 『出版著述』 『论文选读』 『友情链接』 『请您留言』
〖 相 关 评 论 〗
 


我 看 立 民
——读《文心雕虫》

江南尘

  3月27日中午,一场春雪后,在省委门前,立民把《文心雕虫》书稿,还有刚刚出版的《嘎仙洞西壁摩崖刻石》给我。接过书稿,知道这是他多年心血的结晶,何其厚重,弥足珍贵。我说:一定认真阅读!
  我和立民相识十年有余,可谓君子之交,每每相遇,促膝交谈,多为文史,颇以为志趣相投,对他还算了解。但当我读完书稿,才感到对他的厚实学养,深邃精神天地,知之不深,失于肤浅。面对这部“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书稿,可知立民繁忙工作之余的劳作艰辛,非有耐得黄卷青灯孤砚冷墨的固守与勤奋,断难问世。
  书稿主体是谈书艺,有书法大家传记与评述,有书艺专论,有书史梳理,有对书友评介,还有对嘎仙洞摩崖石刻的专题研究,旁及其他领域。应该说这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值得一读的好书。
  读完20多万字书稿,从中可见立民做学问的严谨风格,确如朱熹所说,“严密理会,珠分毫析”,所写文章有感而发,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成一家之言。韩愈在《进学篇》里说:“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部“淋漓挥洒,百态横生”的书稿,就是以这样精神写出来的。
  立民从少年时,即痴心书画,钟情文史,持之有年。其间,求师问艺,探访搜寻,刻苦磨砺,成就斐然。不仅书艺独树一帜,卓然成家,对书艺理论及历史,也多有修养。对书法艺术,我未入门,所以对立民的书法成就不敢妄评,但却从国内书家对他许多褒奖中分享他的成功快乐。1997年,安徽省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理论家傅爱国先生撰写的《书坛“东北虎”》文中说到立民的书法艺术:“观其书,篆分笔韵,行于北碑;用笔狠辣,颇含篆意,古朴苍茫,纵逸超远;结体或正或敧,或敛或张,无不适意,透出一种真率自然、疏朗洒脱之趣;其格调沉雄刚健、博大壮阔。”次年傅先生又著专文,论述薪火百年的“金石学派”,从创始人李瑞清,到第二代胡小石、张大千、吕凤子、李健,第三代游寿、侯镜昶、吴白匋,立民被列入这一派书家的第四代之中。近现代书法史论学者孙洵先生的《论李瑞清书法艺术体系的构建与影响》文与前说相同,也将立民列为这一派的第四代代表书家之一。中国书协主席、著名诗人沈鹏在《游寿书法集》序言里,称立民是“游寿先生的忠实学生”,说的当然是书法艺术。近日翻阅《王立民书法艺术》,看到老朋友黄秋实在前言中说,立民“书艺日臻成熟”,“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为社会公认”。还就“立民起步如此之早,积淀如此之深”做了深入探讨。这些评论与褒奖,让我们看到立民锐意进取奋力攀登留下的行行足迹,不能不为小朋友取得的不匪成就欣然快慰。
  “写字者,写志也”,这是刘熙载在《艺概》里说的,立民还引用他的一段话:“书,如也,如其学,如其人,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立民书稿,何尝不如此。一部书稿后面,体现的是作者价值选择,理想取向,人生定位,道德操守。在我与立民共事期间,印象最深者,莫过于他披览忘倦做学问,孜孜以求著文章,是一位既认真工作又敏于学习的青年干部。从知青下乡,到返城就职于美工,再进大学苦读,复留母校任教,既而做编辑,再从事文艺、出版工作,尽管岗位不断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刻苦于学海泛舟,辛劳于书艺求剑,不畏劳苦,不断攀登,了无休止,风雨兼程。他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治学上。
  从书稿里,自然会看到立民其人,人品,人格。他的人品既在书里,也在书外。让我感动的是他对乃师游寿一如既往的崇敬。游寿先生以89高龄逝世后一年,他就写出《游寿传略稿》,在《哈尔滨日报》连载。其后,他又开始为出版《游寿书法集》奔忙,终于编辑出一本集游寿先生30年代至90年代的书法作品、具有史料价值且十分精美的书法集。为此,他还打了一场官司,费去他许多宝贵时光。书稿里还有回忆周齐、王大安的文字,感情真挚,如见其人。“江水长流,恩师永志”,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能够这样做,实在不易。我曾在读《游寿传略稿》后写一则小文说:“立民能为游寿作传,令我感动。立民是老先生的弟子。他不仅敬慕先生,而且师承先生。他不因先师已故,忘却前情。可别小看这一点,在人际关系实用主义特别流行的今天,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对故人,有用的,当要使用,没有用的,就忘却得越快越好,也许还要咒骂几句,以表现他的特别无情。立民是多情有情的人,他依旧怀念先师,不敢忘却故人。为写这部传记,不知费尽几多艰辛,查找材料,校订史实,奋笔疾书,总算为他的老师留下一本传记,既可告慰先人于九泉之下,又可积累文化,有益于当代与后人。”
  现在,我仍然要说,这样做绝非易事,要躲避物质世界的诱惑,浮躁的包围,俗事的干扰,要有甘于寂寞的情怀,淡泊的心境。在我的印象里,立民不善张扬,少有少年气盛的锋芒,所谓“盛德君子,容貌若愚”是也。《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谓不朽。”古人所谓“三立”,其所强调者无非做人与做事两端,这是古代知识分子最高追求与人生境界,今天又何尝不如此。我以为立民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认真实践,他是亦官员,亦学人,而且是一位有所成就的学人。这和他深受传统文化熏染注重吸收优秀传统文化有关。新文化的创造,必定源于传统文化的扬弃。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的理想,是引导我们前进的灯火。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做人,做事,学书,为文,都不可能达到完美境界。可贵在于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如果说有完美,那完美就在对完美的追求过程中。我知道立民是这样追求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立民的人生与事业追求也没有止境,天很高,路很长,梦很多,他会继续坚实地走下去,未来丰收非今日所能预卜。
  匆匆草成短文一则,是为读后感。

 

                                        2003年4月18日
                                          于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