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相关评论    
 
 
 
 
横空出世的自然诗篇
                —— 周尊圣的写意山水    文/ 徐恩存
 
  艺术创作中的自然主题,既具体又抽象,因为每个人眼中的自然都是主题的局部或细节,同时,每个 人都缘于自己的心性、气质作出不同的解读或表现;事实上,自然主题涵盖了天、地、人所包蕴的丰富 、复杂的内容,每一个画家的才智、能力、品格、修养都在对自然主题的解读或表现中,受到检验。
  山水画家周尊圣在自然主题面前,做出了自己充满创意的圆满答案。
可以说,对大自然的亲和,对大自然的心灵对话和对大自然的表现,始终是中国文化的本质性内容,也 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资源。古往今来,自然主题便是中国文学艺术家讴歌不尽的题旨,他们据此创作了令 人惊叹的不朽杰作传世,成为人类文明史的里程碑。
  周尊圣承继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与艰苦历炼,终于煅造出自己山水画的独特文本 ,抒发了自己的自然情怀和心境。
可以看出,周尊圣的“天山山水画”,借鉴了自宋宽一代巨匠开创的巨幛式山水,汲取了他的表现自然 图式与精神,以及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形式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天山山水不再是真实景物的照搬与 再现,而是经过提炼后的山水符号,这些符号具有“似与不似”的特点,是依据生活真实素材而转化为 “心象”特点的山水符号,它们具有“以情舍理”、“得意忘象”的意味,一切服从于画家内心的需要 ,一切遵从艺术的规律。
  细读作品,不难发现,“天山山水画”在周尊圣笔下,展现为巨嶂式构图,以三远法结构的空间呈平面 化,使写意表现更加自由,且直接与自然内在生命、与画家内心世界相沟通,使每一山川、每一河流、 每一个旅者……,等等,都折射出画家的情怀与心境;那便是一种源于中国文化源流中的浑然厚重之气 、苍茫悲壮之韵;画家的创作,意在画外,重在抒情,志在造境,所以,他的作品不论尺寸大小,都表 现了气吞八荒的浩然苍茫之境;这种境界,对于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来说,言说的正是她历经数如年的 精神历程。
  进一步分析,可以见现周尊圣作品中的天山山水,多以密体的方式去表现山水意象,极注重画面的结构 、章法经营,在看似简洁、单纯的表象中灌注精神内涵;画面结构表明,在一种整体浑然的意象组合中 ,山势多为斜线、水平线的交叉与重叠,并在在汲取平面构成意识中使墨与色,色勒与皴擦等既对比, 又统一,造成近于西画的明暗关系,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在整体的斜线交叉、明暗对比、墨色交融中 ,以三远法置放与组合的山川意象,多呈崛起的运动态势,从地平线蜿蜒升腾至天空,使画面气势宏大 、雄浑。
  周尊圣处理画面,确守赋予了意象、笔墨、气息、境界以个人主观情怀的特点,他善于画大山大水,并 给以反复皴擦、渲染,使意象厚重、沉郁、浑然;而且,他笔下的山川,在删繁就简中,大处着眼,强 调整体效果,满纸墨色浓郁,且在“画眼”处留下小块空白,增强了画面的空间层次与视觉效果,在巍 峨高耸的崇山峻岭之中,为了突出西部的苍茫和天山的悲壮,画家多用赭色、红色与墨色混合,以表现 西部、天山的荒漠和史诗特点,用以表现因生态恶劣而产生的边塞诗情;显然,画家钟情于天山荒漠的 “血色黄昏”意象,在一派苍茫、悲凉之中营造出苍凉之美、雄浑之美、阳刚之美与悲壮之美,让人心 中领略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发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古意,以及跋涉者在苦旅之中展示 英雄气概的精神风范。
  周尊圣近年来,始终专注于天山山水的主题创作,在技法、形式、内涵方面日愈完善与成熟,体现出他 作为当代画家的美学追求与自我意识,把古人,前人的经验消化在自己的创作中,使个人的面貌、风范 得到强化而鲜明起来,且不受干扰、不追潮流,心志专一,仅此而言,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当然,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仍然是他作品的淋漓元气和略有苦涩的诗意,这正是史诗型艺术的基本品质 ,我们祝愿画家在自己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日益精湛!

 

 
 
 
 
 
年表 获奖经历 出版著作 相关评论 艺术关点 交流园地访客留言 返回首页 艺术简历 作品展示 在线视频欣赏 个人相册 合作媒体友情链接